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唐山昂首再出发(图)

发布时间: 2024-03-19 11:21:33 作者: 乐鱼全站官网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王昊)盛夏时节,世园会内各色花朵争奇斗艳,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站在龙阁,回首过往,谁可想到,这片曾被唐山人称为“南大洼”的腐朽之地,却奇迹般地变身为汇聚世界花香的美丽花园。

  以成功举办世园会为契机,唐山再一次向世人宣布,百年工业城市已驶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经济为重点,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绿草茵茵的厂区,干净整洁的道路,漫步于唐钢的厂区,犹如走进一座花园,这里被誉为“世界最清洁钢厂”。

  唐钢的绿色转变,源于3年前面对困境的抉择。那时候,随着钢价急转直下,环保约束也慢慢变得紧,特别是产能过剩的难题不仅困扰着唐钢的发展,也让唐山感到力不从心,仅在2013年5月我市就关停取缔了199家污染企业。

  怎么办?路向何方?市委、市政府在积极谋划着宏伟的转型图景,而此时的唐钢也实践着一条特色转型之路。

  拆除3座450立方米高炉,腾出的土地占厂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全部进行绿化。斥资31.8亿元实施32项节能减排项目,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占总用电量的75%以上,年增效3亿余元。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年节水量可注满一个西湖。唐钢在绿色转型之路上的成功探索,也使全市传统产业增添了转型信心。

  自从2013年以来,我市已压减炼钢产能2357万吨、炼铁产能1087万吨,削减煤炭消费量1140万吨。以压产、减煤、治污、降尘、控车、增绿六措并举,持续推动着唐山绿色发展的脚步。预计到2020年,全市压减炼钢产能4500万吨、炼铁产能3300万吨,PM2.5由目前的85微克/立方米降到55微克/立方米。

  去产能,就要补齐短板。“一张A4纸厚度是多少?0.088毫米。我们生产的冰箱面板厚度仅为A4纸的四分之一,达到业内顶级精度控制水平。”唐钢集团生产制造部的王磊说。围绕市场和产品,唐钢依据市场需求生产高端产品。今年以来,已把市场最急需的高强度汽车板及家电板作为研发和生产重点,产品打入长城汽车、海尔、美的等有名的公司,开辟了河北乃至全国冶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路径。

  转则通,通则达。目前,我市钢铁、焦化、水泥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0年的51.5%下降到2015年的37%,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0年的9.7%提高到2015年的22.8%,替代钢铁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第一主力。

  “我们的铁基超纯粉的纯度能与千足金相媲美,完全能满足高精尖设备的制造要求。”河北亨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楠说,自从10万吨铁基超纯粉项目投产后,订单源源不断,这一些产品不仅可增加企业效益,同时可减少冶炼企业能源消耗。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3.2%,形成了开滦煤化工、唐钢高强汽车板、津西钢板桩、三友粘胶短纤维等一批行业龙头拳头产品。预计到2020年,钢铁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比重达到30%以上,打造高强汽车板、高强钢筋、钢结构用钢三大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

  目标明确,步伐坚定。唐山的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浪潮中,不断探索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3个生产厂商的14种原材料管进行了4500多次试验,使弯管角度控制在0.1度,长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苏健是唐车公司数控配管高级技师,他研究的动车制动管,完全实现了与国外产品互换并能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家同行业的空白。

  其实,苏健的创新只是唐车向创新要动力的一个缩影。一列高铁,由10万多个零部件组成。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高铁是一个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领域。唐车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终于异军突起,变成全球上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制造基地。

  如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起的产业集群,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唐山的产业版图上茁壮成长并持续加速。

  “10年前,我们就觉察到,单纯吃钢的日子过不久了,转型才可以找到出路。”位于迁安的英诺特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叶金宝曾是一名钢厂老板,他说,转向医药行业起初也是困难重重,吃了不少苦头。通过一番市场调研后,他发现药品销售中的诊断试剂产品在欧美国家占到总量的30%至40%,而在我国只占3%至4%,同时国内市场一直在以20%的速度增长。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他把英诺特的最终目标瞄准了科技含量高、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的生物制药。

  如今的英诺特,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投资1亿多元,成立了“英诺特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由6名博士、15名硕士及一批高级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开发团队。2015年公司实现出售的收益超过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到60%,成功实现了“跨越式转型”。

  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以高速动车组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用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石墨烯等新材料实现产业化。预计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400亿元。

  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不仅让企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更让一座城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唐山正在以科技为引领,走上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一条条铁路在唐山港汇聚,一座座码头正在向海洋延伸。229.7公里的海岸线,铸就起唐山面向海洋求发展的新思路。

  有海无港,曾制约着唐山追寻蓝色梦想的脚步。23年前,京唐港区实现国际通航,让唐山彻底告别了有海无港的历史。一代代追逐蓝色梦想的人们,用辛勤的汗水构筑起了走向海洋的“桥头堡”。

  “进来了,船进来了!” 2015年11月15日,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唐山港引航员指挥7艘拖轮,引领中国香港籍40万吨级船舶中华轮安全停泊在曹妃甸港区矿石三期5#泊位,码头上立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此船的靠泊标志着唐山港正式迈入“大船时代”。

  唐山转身向海,推动着经济发展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一个宏伟的生产力布局调整在城市的版图上呈现。

  在渤海之滨的曹妃甸这片热土上,13年的发展历史,让这个曾经荒凉的小岛,渐渐崛起成为北方大港。矿石、原油、煤炭、集装箱等79个泊位延伸向海,两个泊位可接靠40万吨级矿石船舶,在国内屈指可数。此外,张唐铁路、蒙冀铁路、唐曹高速伸展向四面八方,进一步拓展到大西北及蒙古国、中亚各国。唐山不再是守着大海的“内陆城市”,而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目前,唐山港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港口实现了通航。2015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9亿吨,超越荷兰鹿特丹港,居世界第7位。

  大港口带动大发展,唐山生产力布局也逐步向沿海推进。曹妃甸已形成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新兴起的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园区。

  向沿海要空间,向海洋要效益,沿海增长极正在快速崛起。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开工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1430亿元。其中北京项目31个,总投资1401亿元。

  闻听轰鸣的汽笛声,眺望苍茫的大海,唐山这艘巨轮开启了不畏艰难、勇于奋进的新征程,正以崭新的姿态驶入更加宽广的航道。

  “我在这条路上走了30多年,那时候大家将这里叫做‘南大洼’,无论春夏秋冬,只要经过垃圾山,就会被一股股散发出的臭味熏得喘不上气来。”刘建民是位退休的公交车司机,对以前垃圾山的记忆经久难忘。如今,看着曾经的垃圾山,变成了花团锦簇的凤凰台,他对南湖的巨变赞不绝口。

  唐山依煤而建,开滦煤矿130多年的开采使市区周边形成了2.2万公顷的采煤下沉区,农田废弃、垃圾成山、污水横流,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其中距市中心区1公里、面积1300多公顷的南部采煤下沉区,曾经是市区污水、垃圾、粉煤灰和煤矸石的倾倒地。

  坚韧不拔的唐山人民,势必要让“南大洼”旧貌换新颜。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南湖公园也曾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组织颁发的“人居荣誉奖”及首届“河北省人居环境奖”。

  唐山正在努力改变着“傻大黑粗”的形象,着力运用生态资源打造新的生产力。“我们通过完整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慢慢地发展起了沿滦河两岸的经济隆起带。”迁西县委书记白春明正在构想着县域经济生态转型的美丽图景。

  由“吃山”转向“靠水”,三个大型的钢架厂房已在山间拔地而起,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山美水清,我们在这里投资就是看中了优美的环境。”迟晖是迁西景田饮用水项目的负责人,据他介绍,公司正全力争取8月底前完成一期10亿元工程投资,实现一期工程全线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26%,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6.1%,空气质量改善率达到15.8%,森林覆盖率达到35.6%。

  山川秀美,鸟语花香。以环境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唐山正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宜居型城市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未来的发展之路,唐山正在布局一盘生态发展的决胜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