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五层瓦楞纸板
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工作纪实-新华网
时间: 2024-08-25 09:48:57 | 作者: 五层瓦楞纸板
题: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工作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部署和推进西藏工作,为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西藏各族儿女正意气风发、携手同行,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
党的恩情记心间——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篇布局,为新时代西藏发展指明方向
作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巴吉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4万元。
这个西藏的小村庄,习同志曾两次来过,并叮嘱“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按照说的,我们全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一人在致富的路上掉队。”巴吉村党支部书记米玛说。
喜马拉雅莽莽苍苍,群山起伏绵连,一座座高矗的山峰犹如无字丰碑,见证和记录着中国领导下的雪域高原发生的巨变。
西藏双湖亚阿木管护站工作人员在巡逻(2019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西藏和平解放近70年来,历届集体格外的重视西藏工作、关心西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为新时代雪域高原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西藏高寒缺氧,地处边陲,斗争任务艰巨。
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因素,决定了西藏是完善国家治理、实现全面小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进入了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习对于新时代如何治理西藏,进一步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深刻的思考。
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习明白准确地提出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强调西藏工作在边疆治理、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
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在这次重要会议上,习系统阐述了党的治藏方略:
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
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必须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做好西藏工作;
这一方略,承接民主改革以来的西藏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契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对西藏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方略的形成和发展,是对治藏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凝聚着习对西藏工作的深刻思考。
2011年7月,习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指出:“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责任。”
2015年7月,习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西藏工作,一定要坚持党的治藏方略。
为了实现西藏长远发展,习在百忙之中,通过种种方式关心和指导西藏工作。
——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
——向“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希望西藏抓住发展机遇,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繁荣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确定“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央政府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惠及西藏各族人民的一系列特殊政策;
——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分别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部署安排,进一步丰富了治藏方略的体系内涵;
习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启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时代。
这是西藏山南隆子县隆子镇忙措村的农民(2017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新搬入隆子县玉麦乡的居民在往新家搬藏式柜子(2019年4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哈达献给——习心系西藏,通过多种形式送来关怀,赢得西藏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西藏,通过多种形式给西藏各族人民送来关怀。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波及西藏日喀则、阿里等地区。习在短短十多天内,两次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如果没有习的关心、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肯定过不了那个难关。新房子也是靠政府补助盖的。”巴桑说,“我们藏族人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圣洁的哈达献给,献给党!”
“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今年2月21日,在全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习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17名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
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旦真旺堆,正是写信的学生之一。今年7月,受回信的鼓舞,旦真旺堆放弃在西藏市县一级医院工作的机会,主动选择到山南市贡嘎县吉雄镇卫生院做一名医生,服务基层群众。
109岁的索朗卓玛和曾孙女旦增宗吉(右一)、旦增央吉(左一)、丹增曲吉在自家的院子里(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现在到墨脱的路通了没有?”2013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习在同西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交流中,关切地问来自林芝市墨脱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白玛曲珍。
空中俯瞰墨脱(2018年5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你们现在按照海拔高度的补贴落实了吗?取暖费与有区别吗?”2015年1月,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习同全国海拔最高的双湖县的县委书记交流时,详细询问西藏及双湖的情况,并叮嘱要保护好当地生态。
市城关区纳金街道塔玛村党委格桑卓嘎,曾3次同习面对面交流。
2013年3月9日,格桑卓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见到习。对她说“你辛苦了”,这句亲切温暖的问候让格桑卓嘎十分感动。
2015年9月30日,格桑卓嘎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受到习特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再次见到。
2017年3月11日晚,全国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现场,格桑卓嘎坐在习身旁,汇报了塔玛村告别穷村走上富裕道路的巨大变化,高兴地请她转达对乡亲们的问候,祝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雪域高原的奉献牺牲,习充分肯定,并要求中央有关部门积极支持,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西藏干部职工工资水平和年度休假天数已位居全国前列。
夏日的玉麦,松柏苍翠,云雾缭绕。这个边陲乡,曾是西藏最难抵达的乡之一,一度只有卓嘎、央宗姐妹和父亲一家三口。
2017年10月2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一封来自北京的回信,让这个偏远乡沸腾了。
习在给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提出,希望她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如今,玉麦人口已经增至234人,人均收入5万余元。这个曾经的“三人乡”,已成为幸福、美丽的小康乡。
“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对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习有着深刻的论述。
2015年6月10日,。习接受了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
勉励班禅刻苦学习、努力修行,秉承十世班禅大师遗愿,秉承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理念,积极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成为一位具有精深佛学造诣和深受僧俗信众爱戴的藏传佛教活佛。
在习的关注推动下,新时代的西藏,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爱国宗教人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宗教信仰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宗教事务管理规范有序,各种宗教、各个教派都得到尊重和保护,宗教和睦和顺。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的科考队员在对羊卓雍错进行深度测量,并标记沉积物岩芯(2019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启动时,习致信祝贺,希望科考研究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
《格萨尔王》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史诗。在率中央代表团来西藏时,习同志来到西藏博物馆,参观西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图片和实物,看到藏戏、史诗《格萨尔王》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同志充分肯定藏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发展。此后,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赴地方考察等场合,多次提及这部史诗。
教育事业关系西藏的长远发展。2018年10月,在西族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习发去贺信,希望学校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的关心,使高原儿女受到巨大的鼓舞,积聚起磅礴的奋进力量。
新时代新西藏——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藏家儿女正奋力书写雪域高原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篇章
市堆龙德庆区有个德庆村。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荒郊,有不少人外出乞讨,村子落了个“乞丐村”的绰号。
如今,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经过村民们的努力,德庆村已成为靓丽富裕的乡村。
“日子过得更好了,年轻人都比拼赶超,感谢党中央和,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土生土长的德庆村人,64岁的朗杰言语中带着喜悦。
“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钧。
2019年底,作为“三区三州”中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西藏,最后一批1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区),标志着西藏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说:“60多年前,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困扰西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基本消除,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拉林段(2018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今年6月20日7时,随着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主梁顺利合龙,至林芝铁路全线座桥梁主体结构全部完成。
这条“天路”全线次跨越雅鲁藏布江,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达75%,预计今年底全线铺轨完成。
这是在西藏市曲水县拍摄的公路与铁路(2016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西藏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这是习对我们的殷殷嘱托,也是‘天路’建设的重要保障。”中铁十九局集团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何旭说。
另一条“天路”也在抓紧建设中:用不到10年的时间,西藏主电网不仅实现了快速“升级换代”,还加速向更为偏远的地区延伸覆盖。
7月26日,国家重点工程——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全线贯通,成为继青藏、川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之后的第4条“电力天路”。工程正式投运后,将彻底解决阿里电网孤网运营问题,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带来更多便利。
“千里之外,疫情面前,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走出隔离病房、摆脱病毒折磨的小张向医护人员深深鞠躬。
今年年初,从湖北进藏旅游的小张,被确诊为西藏唯一的新冠肺炎患者。由藏族、汉族、回族、土族等多民族组成的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上演了“一座医院、一个病人”的医者仁心故事。
类似的民族团结佳话同一时间也在湖北武汉传颂。春节期间,有62名西藏学生的家长到武汉看望在那里就读的孩子,因为疫情滞留在学校周边。
武汉市教育局为他们协调安排免费食宿,学生家长也成立临时党支部,帮助搬运蔬菜等物资。临时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说:“这次疫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力量。”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指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
将每年9月作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
今年1月,《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在自治区人代会上全票通过,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西藏贯彻党中央“依法治藏”重要原则的立法举措。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人来藏兴业创业,许多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其他省区市就业,西族团结基础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沿着曲折的帕里河逆流而上,穿过河谷、险滩、悬崖,站在雪山顶上极目远眺,一个形似“堡垒”的村落出现在眼前。
中国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境内的边境小康村(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这便是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巴卡村。雪峰矗立,山高谷深,这里是西藏最难抵达的边境村庄之一。
45岁的次白益西和妻子顿珠桑姆今年一开春,就从阿孜冬季牧场迁回边境小康村的新房里。新房卧室、客厅、厨房、储物间、厕所划分合理,宽敞的院落能种菜养花。
“这得益于国家实施的边境小康示范村项目。现在我们吃穿不愁,家园越来越美,政府还发放边民补贴。”次白益西说,“我们安心守边的信心更足了。”
2018年以来,西藏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边境地区群众生活大幅改善,广大边民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守护着国境的安宁和万家的平安。
易地搬迁中的西藏双湖县牧民(2019年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019年底,双湖县约2900人向南跨越近千公里,搬迁到了雅鲁藏布江北岸。这是西藏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规划的一部分。退出的土地,将“归还”给大自然。
曾饱受风沙侵扰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如今已形成一道长160多公里、平均宽约1.8公里的“绿色长城”,成为极高海拔地区群众远离恶劣高寒天气的新家园。这是西藏生态建设发挥社会效益的一个缩影。
雅鲁藏布江岸边绿树成荫,好似一道绿色长廊(6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切实贯彻习对西藏生态保护提出的要求,推进美丽西藏建设。全区45%的区域列入最严格保护范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一排排藏式风格浓郁的教学楼里,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塑胶田径运动跑道、篮球场上人影攒动。
位于教育城的江苏实验中学,是全国率先实行“组团式”的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投资建设,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办。
“就教育现代化条件来说,即便放在江苏省,学校的硬件建设也是一流的。”江苏实验中学校长马华说,学校目前有20名教师“组团式”,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均由教师担任。
得益于先进的教学理念,江苏实验中学中考成绩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位列第一,被誉为“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新时代的西藏,贯彻习“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已形成,各族人民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在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来自湖北省襄阳的老师蔡春亭(中)和本地老师次仁曲旦(右后)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2019年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近年来开展的教育、医疗等人才的“组团式”工作,为西藏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自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工作实施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多家附属医院以及7省市已选派800多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西藏,共创建6家“三级甲等”医院,帮带721个医疗团队2031名本地医务人员,填补千余项技术空白,实现371种大病不出藏。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继宗(左二)来到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为患者做脑动脉肿瘤手术,并对西藏当地医院医生进行现场指导(2019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高原人民更不会忘记,为了西藏的发展,20多年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干部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舍小家、顾大家,为雪域高原奉献出青春。
201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169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的1.74亿元增长了约205.8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10元和12951元,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提高到70.6岁,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屹立于地球之巅。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儿女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内涵,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撸起袖子加油干,携手奋进新时代。
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人们坚信:明天一定更美好!(参与记者:陈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