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五层瓦楞纸板
大学生经商多头脑发热 象牙塔商风漫卷易酿惨剧
时间: 2024-09-01 02:31:28 | 作者: 五层瓦楞纸板
作为一个个案,阿旺迈出这一步,自然有很多离奇、曲折和难解。但当前象牙塔内商风盛行,不禁让人想起,像阿旺那样在商海沉浮的大学生们,会不会也是一根根脆弱的神经,股指的一次下挫,合同的一次纠纷,就会把他们彻底压垮。
从去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难得一遇的大牛市。随着大盘指数一路飚升,无数股市神话在坊间流传,自然也流进“象牙塔”。不仅证券投资、理财等以往苦涩难懂的课程陡然间成为热门选修课,而且“亲身入市”的大学生,也成为去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市场中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
“中国远洋确实不错啊,它这几个星期内的目标价位40元又是一只有能力很快突破50元的股票。”
“中国铝业、西部矿业、云南铜业、包头铝业、中国远洋、中集集团是今年年底前很大希望突破100元的股票”
“指数已经没意义了,现在只看新股认购能冻结多少资金,还有每天开户数量,这两个指标够大,放心玩。”
截至记者昨日(9月5日)发稿时为止,在某大学的BBS上,从2001年起就“建仓”的“股海风云”版如今发展到175页共3492帖的容量,里面涵盖了基础篇、实战必读、版主荐股、今日市况等16个分栏目,而发帖高峰期则从今年3月份冒起,有的帖子甚至凌晨三四点发出。
这不是唯一的炒股BBS,广州大学城几乎每所高校的BBS上都有炒股“乐园”。很多高校“网上原居民”都坦承,虽然学校BBS上有很多“吹水”,但还是能学到很多实操知识,比任何书本上都学得快,而且有用。一位号称“高手”的同学和记者说,股市现在那么“牛”,再不入市就会成为重大损失。“BBS上那么多人‘教路’”,她说,“自己本来什么都不懂,但现在很多金融术语、证券术语都十分清楚,从一个股票白痴变成‘高手’,单是8月都赚了5000多元。”
除了BBS,记者还发现,QQ群也是高校学生炒股的“根源地”。石牌某高校一位研究生和记者说,QQ是目前高校校园里最普及的聊天工具,往往相熟的人会建一个群聊“私隐”,以前都是八卦新闻、桃色消息,但从去年开始就几乎每一个相熟的群内都会冒出一个“股票群”,里面不乏“高手”在谈“股”论“金”。“自己要是不进(群),就好像与别人有代沟,甚至没有了谈话资本。”
据了解,一般开始炒股至少需要几千元做启动资金,因此大部分炒股同学的家境都不错,大多利用如利是钱等“闲钱”来炒,不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费用。“赚了大家开心,即使赔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高手”说。
由于股市有起跌,于是怎么看住这个“市”,在学生中也多有议论,最普及的就是先投资一台能上网的手机。“因为手机能上网,就能随时随地‘看市’。”一位叫“我要发达”的学生说,“一机在手,哪怕是上课,也能‘抬头望黑板,低头操买卖’。”
从低成本每支赚1毛钱的转卖汽水,到数万元一个策划案例,甚至是敢包车队往来广珠,“做生意”在大学校园里几乎无孔不入,无从考量。
王野(化名),22岁,广东某校广告学大四学生。他的复印店就开在学校大门侧,十多平方米,两个机器,有个阿姨帮他料理。“我从小就有经济头脑,上小学时,就把家里的枣子摘下来,拿到集市上卖钱。”他说,大二下学期,感觉闲了,就想找点事做。于是,拿着父母资助的5万元,他开了这间复印店,面对学生营业。“我不想再‘纸上谈兵’了,想过一把瘾。”他说,在大学做生意有个秘诀,就是绝对不能让同学知道老板就是你,否则一定“破产”。“那么多关系要打点,又是同学,又是老师,肯定不好意思收钱吧。”谈起“生意经”,王野头头是道。
据了解,像王野那样有自己门面的创业,在高校并不普遍,因需要比较大的启动资本,而且需要“隐秘”,因而更多的经商是“游击”作业。所谓“游击”,就是没固定,兴趣来了,机会来了,就干他“一票”,然后马上收山。像最近一段时间新生入学,有的“学长”就会上门低价销售棉被、水壶等生活用品,有的索性就卖电话卡、卖瓜子、卖方便面等等。
而随着网络发展,近年在高校最流行的就是“网店”。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网站上建一个商店,卖的东西千奇百怪,甚至用过的教材、四六级参考书,甚至优惠券、自己不存在兴趣的演唱会门票等等,一应俱全,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成本低廉”。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就有一个很成功的个案。由于地利条件良好,读经管的一位大三学生,常常从珠海到澳门“批发”护肤品、化妆品,然后在自己的网上小商店卖,一个月大约能赚两三万。“熟悉的同学还可以到她宿舍拿货的。”该校一位女生说,“这并不稀奇,尤其是读工管类的很多人做生意,他们有理论,有时间。”
记者发现,由于大学生活和高中相比,一下子就多出了很多闲暇时间,加上身边“榜样”众多,谁谁一夜暴发,谁谁成功,很多学生都以“有钱的”、“体面的”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并勇敢地投身商海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向父母借资助,个人打工收入,更绝的有的直接“借”学费来“打本”。像五山一高校大四贫困学生,两年前通过借贷得来的“学费”,加入某营业销售队伍,现在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尽管很多专家都表示,大学生涉“商”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就业压力严峻的前提下,提前感受社会竞争氛围是应该允许的。但当中有两个前提:一是不影响学习,二是不损害“身家性命”的前提下进行。
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下海畅泳”的大学生对“大海”并没有充分估计,大多数人是在不知深浅的情况下,就要去“冲浪”。
比如有位大学生曾经开过一个“手机店”。有一次,因为进价便宜,他们几乎把流动资金都投了进去,买了30部同一型号手机,付了钱拿了货才发现,手机都是假的。找经销商,对方不承认;找消协,消协说这种事不好管;再找到工商部门,又说没有正规发票(只有收据)管不了。“眼看2万多元‘打漂’了,那个心别提有多难受,我们几个人(有份合伙的同学)一个月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回忆当初,这名大学生后悔至极,因为进货的时候根本不清楚“发票”、“真假”等问题,更没有想过这些钱会化成水。“有时候真的不能凭一时之勇或者课本上的知识,就头脑发热,否则真的会很狼狈。”
据了解,像这位同学这样一时“头脑发热”的“大学生老板”、“大学生股民”中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当中几乎所有人奔着的就是一个“赚”字,想的就是怎样在日进斗金,怎样成为“巴菲特”,怎样买一幢房子,但却很少考虑失败。“所以在‘530’过后几天,很多同学都不去上课了,觉得没有心思,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想起来确实危险,真是心惊肉跳。”在股市也沉浮了两年的梁同学目睹过很多“恋人‘吵’股”、“家人反目”、“一周吃白粥”的景况,更有些甚至出现过“轻生”的念头,想着都后怕。“很多人玩的时候夸夸其谈说是‘心跳’,但真正‘心跳’的时候,他们就是‘生跳’了。”梁同学特别感慨。(编辑:吴洁芬)